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是一种做事的思路。这就是,不要忽视任何小细节。虽然这个道理并不新鲜。我们经常说,凡事从细节做起。但是关键问题是,当面对具体场景时,细节太多了,应该从哪里着手呢?今天,我们来分享几个相关的故事。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。不久前,我在自媒体“鲸研品牌实验室”上看到一组关于细节的案例。

 

让我们从一个神奇的数字说起,15秒。很多与细节有关的案例中,都出现过这个数字。

 

比如,中国重汽桥箱公司曾经引入一种自动化铸铁桥壳生产线。但当这条生产线从一个产品切换到另一个产品时,需要等待15秒。因为自动化生产线必须先处理完A产品才能开始生产B产品。这15秒的转换时间实际上被白白浪费了。有一位员工提出,在每台机器上增加一个交流接触器。这个接触器就像一个开关,可以在机器处理A产品的同时接收B产品,从而节省这15秒的时间。这样一来,一条生产线每天就能多加工40件产品,一年下来,就能多创造36万元的净利润。

 

再举个例子,在商界,15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。一家泰式连锁餐厅,在新店装修时发现,厨房到餐厅的过道又狭长又有些倾斜。他们认为,或许只是传菜员走路会慢一点,慢15秒而已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这15秒在实际经营中带来了大麻烦。小斜坡几乎每周都会导致菜品洒落,人流拥挤导致更多延误,损失远超预期的15秒。而且,要记住,这是一家连锁餐厅,一个店的服务时间若远低于其他店,将影响整个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。

 

15秒再次显现。

 

另外,有人研究发现,对于店铺来说,陌生顾客停留的平均时间只有15秒,即你需要在这最初的15秒内吸引他们,促使他们消费。再比如,电话销售的黄金15秒,至少要在这15秒内引起顾客兴趣,赢得他们的信任。

 

实际上,在商业领域,15秒是个决定成败的关键时间段。

 

有一个非常有名的15秒理论,出自北极航空公司前CEO、畅销书《关键时刻MOT》的作者约翰·卡尔森。卡尔森从自家航空公司的数据中发现一个细节,公司每年运载乘客1000万人,每名乘客平均接触5名员工,每次平均15秒钟。客户对一家航空公司的感知,很难深入到技术、组织、办公室这个层面。最直观的感受,就是和一线员工的接触。换句话说,决定公司生死的,就是这1000万次15秒的接触。你看,说到这,谁能想到,航空公司这么一个庞然大物,但决定它生死的居然是那一个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15秒。

 

因此,卡尔森提出,在与乘客交往的15秒钟里,所有一线员工,都有权自己决定为乘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,尤其是在面临紧急情况时,不必完全遵守规定或者上司的要求。比如,有一名乘客在一次重要的旅行之前发现自己把登机牌遗失在酒店。按照一般规定,没有登机牌肯定无法登机。但是,因为有这个15秒规则,票务人员在这名乘客咨询时,迅速提供了一个新方案。首先给了他一张临时登机牌,然后核对了遗失登机牌的酒店地址,然后派人去酒店取回登机牌,最终在飞机起飞前把登机牌送到了机场。

 

说到这里,你可能也发现了,15秒或许只是个巧合。关键其实并不在于15秒这个时间,而在于细节的关注。沿着这个思路,我们还有许多设计可以做。

 

例如,在经营餐厅时,在菜单上进行一些小设计。有的火锅店把菜单上的荤素菜品重新分类,并附上一些推荐、必点、招牌等标签。只需这么一个动作,标记的菜品销量就能翻倍。我们之前提到了四季椰林椰子鸡的菜单设计。他们做得更细致。例如为顾客设计购买步骤,清楚地写明第一步点椰子鸡,第二步点开胃小菜等等。再例如在小菜前面加上“上得快”三个字,这样顾客一看就知道,在等椰子鸡时可以先来份小菜。

 

再举一个例子,商学院有一个经典案例,那就是沃尔玛的“啤酒加纸尿裤”商品组合,最初也是来自超市结账中发现的细节。沃尔玛的收银员发现,消费者同时购买啤酒和纸尿裤的频率很高,尽管这两种商品的品类、受众完全不同,但当一个年轻父亲前来购物时,他很可能会同时购买这两样商品。因此,沃尔玛放心地将纸尿裤放在啤酒旁边,结果,这两种商品的销量都有所增加。此外,从这个细节出发,沃尔玛专门开发了一种商品关联算法,发现了更多类似的商品组合。

 

关于细节的重要性,我们还是再举一个例子。曾经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显示器制造商,名为信利国际。他们从事代工制造,这一环节一般利润较低,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亏损。然而,信利国际连续多年盈利,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愿意投资于细节创新。例如,有一位员工发现,调整生产线上两个相邻环节的顺序可以减少原料浪费,每年可以节省数百万元成本。

 

总结来说,关注细节可以是企业增长的关键。即使面临行业稳定,难以突破的情况,抓住细节也能带来变化。如果细节繁多,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关键的15秒,将时间限制作为改善的契机。当细节得到改善时,整个系统可能会被激活,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